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

招聘实用政策解读

2007年10月8日 15:43 查看【164】次
0

档案和保险问题 
 
    保险和档案都是最个人的东西。一辈子如影随形。可不能因为它们不如MONEY在现实生活露面多而忽视。尤其是保险,事关健康与未来,不能放弃。高薪弥补不行!威逼利诱也不行!
 
政策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第七十条 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第七十二条 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北京市劳动局《关于北京市用人单位招聘职工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1997年8月16日京劳就发[1997]151号)。
 
一、用工单位招用职工必须办理招聘备案手续,同时办理职工档案转移手续。
 
1、用人单位招聘职工,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档案由用人单位保管,或由用人单位委托经劳动行政部门授权办理存档业务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保存档案。用人单位招聘职工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下的,按照《北京市招聘职工暂行办法》规定,职工档案可不提到单位,但用人单位应将其档案委托单位所在区县劳动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集体保存。
 
2、个体、私营企业招聘的职工,由个体、私营企业主将职工档案在企业注册地的区县劳动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办理集体存档。
 
二、凡在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办理集体委托存档的单位,应按照《关于在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存档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险发[1995]83号)及《关于在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存档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京劳就发[1995]105号)规定,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
 
    自1995年1月1日《劳动法》实施以来,劳动合同就是确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存在状态的重要依据,而人事档案不能作为劳动关系存在的依据。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劳动者就应该享受社会保险。也就是说,企业招聘员工后,自劳动者去用人单位工作的第一天,即双方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劳动者就应该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用人单位就必须履行为其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的义务。
 
    《劳动法》规定的社会保险,不同于保险公司的金融保险。自己向保险公司的投保,不能代替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并且,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的义务,也是劳动者的义务。是两者的共同义务。对于权利可以放弃,但对于义务就必须履行。 以高薪来取代职工的养老保险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公司还应该同时缴纳失业、大病医疗等保险。只有如此才能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对于档案不在单位的职工,有的企业不但不去调档而且以档案不在单位为由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办理档案的转移是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对职工的档案,企业可以自己管理,没有档案管理职能的单位也可委托专门档案管理机构代管如由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管理。北京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用工单位招用职工必须办理招聘备案手续,同时办理职工档案转移手续。对用人单位招聘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档案由用人单位保管,或由用人单位委托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授权办理存档业务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保存档案。用人单位招聘职工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下的,按照《北京市招聘职工暂行办法》规定,职工档案可不提到单位,但用人单位应将其档案委托单位所在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集体保存。 
 所以,企业招聘职工不论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期限长短都有义务为其进行档案管理及办理档案转移的有关手续。
 
医疗期计算问题
 
    面对医疗期,白领们通常的做法是:事不关己的时候高高挂起,好像是十分遥远的事情;当疾病突如其来时,惶惶然不知所措。
 
政策规定: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二)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6个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第五条规定:企业职工在医疗期内,其病假工资、疾病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现实中,有些“白领”因长期工作紧张而积劳成疾,治病期间又被企业一脚踢出门外,其心里的委屈可想而知。如果他们懂得《劳动法》赋予他们的医疗期待遇,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企业老板:“我在患病享受医疗期期间,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医疗期计算应从病休第一天开始,具体为:医疗期3个月的按6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6个月的按12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9个月的按15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12个月的按18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18个月的按24个月内累计时间计算;24个月的按30个月内累计时间计算。在病休期,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日包括在内。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对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的职工,在医疗期内尚不能痊愈的,经企业和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
 
工资 
 
无论白领蓝领金领粉领,工资都是劳动者工作的根本目的、焦点问题。
 
政策规定:
 
企业无权强迫劳动者加班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个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1994年12月26日劳动部发布劳部发[1994]532号)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每日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超过三小时或每月延长工作时间超过三十六小时的,应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按每名劳动者每超过工作时间一小时罚款一百元以下的标准处罚。 
 企业确因生产经营需要,必须延长工作时间时,应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协商后,企业可以在《劳动法》限定的延长工作时数内决定延长工作时间,对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者有权拒绝。若由此发生劳动争议,可以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予以处理。
 
    公司事先没有同工会和员工协商并取得同意,就单方面决定延长工作时间, 在程序上是不合法的。其实《劳动法》之所以规定协商的程序,就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优势地位强迫劳动者接受不利的延长工作时间的条件,企业领导不能以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或其他管理方式来否定这一规定,更不能认为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是自己的权力。 企业在招揽业务时应根据自身的生产能力而定,确实需要延长劳动时间时,也应先与工会和职工商量,并遵守有关延长工作时间限制的规定,逼迫职工加班加点、超过法律规定加班加点都是违法的。
 
政策规定:
 
日工资及小时工资的算法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7天改为10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调整为20.92天和167.4小时,职工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按此进行折算。
 
    劳动行政部门正式发出通知,明确职工月平均工作天数和月平均工作小时分别调整为20.92天,167.4小时,同时规定,职工的日工资、小时工资和加班工资按此折算。此举对于规范企业工资分

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因部分资讯系转载,无法联系撰稿人,如涉及版权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 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主办:福建省服装设计师协会
承办:福建省闽设协鞋服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福州市仓山区建新北路奋安创意园区B栋二层
Tel:(0086)0591-83785506 Fax:(0086)0591-55487415 Zip:311215
互联网业务ICP许可证:闽ICP备150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