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9年下半年,见底、企稳、复苏、回暖,已成为表述经济形势的关键词,金融危机的噩梦似乎已被抛在身后。然而,宏观经济的好转,并不能概括每个生命鲜活的命运。换言之,原本受冲击最厉害的底层劳动者的苦与乐,可能才是测量当前经济真实温度的体温计。为此,南方农村报记者日前再次走进东莞,追踪报道的农民工的最新情况。
◎罗元纯,女,39岁,四川达县人,来莞10年,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年1月份,半年内经历了3家工厂的倒闭。2月中旬再就业,岗位是毛织厂补衣工。目前每月收入在1000-2000元间。有一女儿(17岁)亦在东莞打工。
◎林金群,男,26岁,河源和平人,来莞8年,去年10月份失业,今年3月份再就业,毛织厂烫衣工。目前每月收入1000多元。老婆阿兰去年同时失业,今年3月份进入河源忠信镇一家毛织厂,因工厂业务少兼工价低,两个月前回到东莞,进入罗元纯所在的毛织厂。